人民网:好赛事离不开专业主义
每年环岛赛都会发生许多故事,今年似乎特别精彩。比如,乌克兰克尔斯洲际车队就上演了一出“疯狂的赛车”:距离开赛仅10天,组委会得知迪拜高空跳伞队因故无法参赛,晋级向克尔斯队发出邀约。尽管车队正在征战世锦赛,但依然决定安排阵容出战。没想到赶上超强台风登陆海南,他们一度被困在不同的机场。在开赛前50分钟,车队才凑齐阵容,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开,操起公共器材就上了赛道。
有惊无险,乌克兰克尔斯洲际车队开赛前准时亮相环岛赛
故事情结听来有些惊险而幸运,背后隐藏的却是一连串“如果”:如果没有组委会紧急联系中国大使馆开通绿色通道,车手们就无法及时拿到签证;如果没有严密的接待流程和协调机制,车队就无法在混乱的航班延误下还能赶到赛场;如果没有完备的应急预案和备用器材,车队纵使日夜兼程恐怕也要失约第一赛段……这些“如果”没有发生的基础,正是源自环岛赛历经10年锻造的高效风格和专业态度。
在中国体育圈,近些年越来越多提及的一个词,就是专业主义。开展竞技体育需要,搞职业联赛需要,办体育赛事更需要。曾几何时,很多人以资金投入的多寡来预判一个赛事的成败,以恢弘场面、“人海战术”来衡量一个赛事的效果,一言不合就盲目追求升级,最终的结果却是事倍功半、徒有其表,与办赛的规律背道而驰。
一个赛事好不好,究竟谁说了算?是参赛者,是观众,甚至是裁判。他们的直观感受和口碑唯系于一个个细节,而这些“小事”恰恰是很多办赛者所忽略的。环岛赛不敢说把细节做到尽善尽美,至少找准了办赛的感觉和发力方向。从精细到位、便捷实用的赛事手册,到“零距离”点对点转场,足见主办方的用心。本届比赛中,有的车手摔车后被送院治疗,组委会专门买了鲜花去看望。事情虽小,表达的是人情味。
除了“细节为王”,更离不开“流程规范”。环岛赛赛事总指挥杨毅光曾说过,办高水平自行车赛事,组织管理、保障服务、专业化程度必须按国际惯例办事,每一个环节都力争接轨国际标准。比如,环岛赛车队保姆车顶架上的备用车数量、队标按当天出发顺序排列,均与环法赛一致。你做的越职业,越能获得认同与尊重。
赛事品质的提升,倚仗的是专业的态度、能力和机制。环岛赛超过1500公里的赛程,每天搭建器材就需要一二百人,接待人数更动辄上千。牵涉部门之多、协调环节之繁复,可谓一环套一环。流畅运转的要诀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环岛赛早年由政府包办过,吃过“外行办赛”的亏,而后成立专业赛事公司,将“企业运营、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到底。有了精细化分工、流程化运作,赛事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底气。
环法、环意这些“百年老店”走到今天,决不仅仅在于光鲜的外壳或过人的硬件,其追求完美的办赛格调和百炼成钢的运营细节,才是声名远播、长久不衰的根本所在。在国内井喷式的自行车办赛热潮中,环岛赛已然处于“领骑者”的位置,但也深刻明白“品牌赛事无法速成、精耕细作才能发展”的道理。正如办赛者所言,或许过几年环岛赛会申请升级为世巡赛,但现在我们只想脚踏实地做好自己。
(转自人民网)
- 上一篇: 人民日报:环岛赛,把骑行变成产业富矿
- 下一篇: 人民网:“只选对的”是成功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