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 info@tourofhainan.com

选择一年

    赛段信息
    • 路线图
    • 路书
    • 海拔图
    • 最后三公里
    城市景区
    • 城市
    • 景区

      昌江

      昌江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土地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其中,黎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昌江县资源丰富。境内有海矿公司、国投水泥厂、华盛水泥厂等大型厂矿企业。其中,石碌铁矿是亚州第一富铁矿,累计探明储量4.04亿吨,最高品位达68%。霸王岭热带雨林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有著名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黑冠长臂猿。县境内还有棋子湾,皇帝洞、峻灵王庙、赵鼎墓等众多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昌江县生产的芒果、香水菠萝等热带名优水果远销国内外。昌江县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被誉为“芒果之乡”、“钢铁之城”和“水泥之都”。


      更多>>

      昌江

      昌江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土地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其中,黎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昌江县资源丰富。境内有海矿公司、国投水泥厂、华盛水泥厂等大型厂矿企业。其中,石碌铁矿是亚州第一富铁矿,累计探明储量4.04亿吨,最高品位达68%。霸王岭热带雨林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有著名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动物——黑冠长臂猿。县境内还有棋子湾,皇帝洞、峻灵王庙、赵鼎墓等众多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昌江县生产的芒果、香水菠萝等热带名优水果远销国内外。昌江县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被誉为“芒果之乡”、“钢铁之城”和“水泥之都”。


      白沙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全县土地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总人口19.5万人,其中黎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境内多山,地形以丘陵为主。白沙是南溪河(南渡江主流)、石碌河(昌化江主流)、珠碧江等三大水系的发源地,松涛水库80%的集水面积位于境内,是海南核心生态功能区,被誉为宝岛绿洲。

      白沙产业特色突出,后发优势明显。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特色生态资源型加工业和特色生态旅游业,全县民营橡胶面积30多万亩、甘蔗面积16万亩、木薯面积5万亩,成为传统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竹、藤、南药面积分别达到7.9万亩、8.8万亩和3.9万亩,成为白沙新兴特色生态产业。丰富的橡胶、甘蔗、木薯、林木、竹藤、南药等资源为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橡胶、制糖、淀粉、绿茶、竹编工艺、藤制品、木材、酒精加工、竹笋加工、秸杆发电等资源型加工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推出了“白沙绿茶”、“白沙姜茶”、“白沙食糖”、“海鲤牌淀粉”等绿色、生态品牌。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奇特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积极发展山区特色生态旅游业,引进企业开发红坎热带休闲观光旅游区和红山外乡村休闲度假区项目,目前正加紧完善规划设计陨石坑生态地质公园项目。

      白沙生态环境优良,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牢固树立“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4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7.4%,大林业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提到32.9%。同时,把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结合起来,使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白沙政通人和,投资环境优越。坚持以“廉洁、高效、诚信、优质”为宗旨,热情为投资者服务,成立了县招商办、旅游局,建立了县四套班子领导跟踪服务项目责任制,出台了《白沙黎族自治县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西线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贯穿境内,城乡交通畅通无阻;市政、电力、水利、市场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白沙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谐。

      近年来,白沙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第一根本,以建设和谐为第一目标,以加强党建为第一工程,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959万元,同口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0元,同比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同比增长18.5%。先后获得全国育林先进县、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全国金桥工程优秀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三等奖、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一类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县和“无毒县”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一些工作跨入了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更多>>

      白沙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全县土地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总人口19.5万人,其中黎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9%。境内多山,地形以丘陵为主。白沙是南溪河(南渡江主流)、石碌河(昌化江主流)、珠碧江等三大水系的发源地,松涛水库80%的集水面积位于境内,是海南核心生态功能区,被誉为宝岛绿洲。

      白沙产业特色突出,后发优势明显。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特色生态资源型加工业和特色生态旅游业,全县民营橡胶面积30多万亩、甘蔗面积16万亩、木薯面积5万亩,成为传统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竹、藤、南药面积分别达到7.9万亩、8.8万亩和3.9万亩,成为白沙新兴特色生态产业。丰富的橡胶、甘蔗、木薯、林木、竹藤、南药等资源为发展资源型加工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形成了橡胶、制糖、淀粉、绿茶、竹编工艺、藤制品、木材、酒精加工、竹笋加工、秸杆发电等资源型加工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推出了“白沙绿茶”、“白沙姜茶”、“白沙食糖”、“海鲤牌淀粉”等绿色、生态品牌。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奇特的人文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积极发展山区特色生态旅游业,引进企业开发红坎热带休闲观光旅游区和红山外乡村休闲度假区项目,目前正加紧完善规划设计陨石坑生态地质公园项目。

      白沙生态环境优良,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牢固树立“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4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7.4%,大林业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提到32.9%。同时,把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结合起来,使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白沙政通人和,投资环境优越。坚持以“廉洁、高效、诚信、优质”为宗旨,热情为投资者服务,成立了县招商办、旅游局,建立了县四套班子领导跟踪服务项目责任制,出台了《白沙黎族自治县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西线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贯穿境内,城乡交通畅通无阻;市政、电力、水利、市场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增强。白沙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谐。

      近年来,白沙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改善民生为第一根本,以建设和谐为第一目标,以加强党建为第一工程,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同比增长1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959万元,同口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0元,同比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同比增长18.5%。先后获得全国育林先进县、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全国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全国金桥工程优秀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考核三等奖、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一类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县和“无毒县”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一些工作跨入了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五指山

      五指山市地处海南省最高峰五指山主峰(海拔1867米)西南麓,是海南省山地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海南中部地区黎族苗族聚居地。全市土地总面积1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多亩,林地面积140万亩,全市总人口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人,城市人口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6.1%,现辖7个乡镇,59个村委会,辖区内有琼州学院等6所大中专院校和省民族博物馆、省民族研究所、省民族歌舞团等。年降雨量1800—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1—23℃,森林覆盖率达81%,位居全省前列,是海南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中境内野生植物有3800多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大小河流120条,常年流量13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16座,总库容量800万立方米。素有“华夏养生之都”、“绿色宝藏”、“海南肺叶”、“天然氧吧”、“翡翠山城”和“南国夏宫”之美誉。

      五指山以其独特的热带自然景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闻名中外,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2000个,世界罕见!五指山热带雨林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并列成为全球保存最完好的三块热带雨林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景区,是海南岛的“肺”。五指山市有全国唯一可四季漂流的五指山大峡谷漂流,在《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被列为“五大名城”和“十大精品旅游区”。五指山市还是黎族苗族歌舞表演和工艺品制作的主要发源地,每年黎族苗族“三月三”庆典的主要场所。该市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造林绿化百佳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等28个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市加大了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的投入,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已开工建设的市政设施项目有:五指山市南圣河步行街及配套设施建设;市区道路及路灯改造;南圣河截污建设;城投建设项目等共计11项。同时,加快房地产开发。目前已完成五指山市水岸别墅住宅小区,候鸟公寓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在建的项目有翡翠花园、避暑山庄、天元花园、五指山居、澜湖岸边、翡翠谷、水晶国际佳苑等。此外,加快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城市东扩战略,打造“一区两路三个组团”。2007年7月1日已启动翡翠新区建设,计划把占地约2000亩的翡翠新区打造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集居住、商业、教育、休闲娱乐及市行政办公中心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今后五年,五指山市将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把五指山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热带山地花园城市和海南中部的文化教育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康体养生福地(即“一市三地”)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一区两路三个组团”,规划建设新型城市。认真实施旅游立市、发展富市、和谐兴市、文化强市、投资拉动和城市东扩战略,抓机遇、打基础、建支柱、创品牌、争效益,努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多>>

      五指山

      五指山市地处海南省最高峰五指山主峰(海拔1867米)西南麓,是海南省山地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海南中部地区黎族苗族聚居地。全市土地总面积1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万多亩,林地面积140万亩,全市总人口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人,城市人口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6.1%,现辖7个乡镇,59个村委会,辖区内有琼州学院等6所大中专院校和省民族博物馆、省民族研究所、省民族歌舞团等。年降雨量1800—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1—23℃,森林覆盖率达81%,位居全省前列,是海南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中境内野生植物有3800多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大小河流120条,常年流量13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16座,总库容量800万立方米。素有“华夏养生之都”、“绿色宝藏”、“海南肺叶”、“天然氧吧”、“翡翠山城”和“南国夏宫”之美誉。

      五指山以其独特的热带自然景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闻名中外,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2000个,世界罕见!五指山热带雨林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并列成为全球保存最完好的三块热带雨林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景区,是海南岛的“肺”。五指山市有全国唯一可四季漂流的五指山大峡谷漂流,在《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被列为“五大名城”和“十大精品旅游区”。五指山市还是黎族苗族歌舞表演和工艺品制作的主要发源地,每年黎族苗族“三月三”庆典的主要场所。该市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造林绿化百佳市”、“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等28个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市加大了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的投入,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已开工建设的市政设施项目有:五指山市南圣河步行街及配套设施建设;市区道路及路灯改造;南圣河截污建设;城投建设项目等共计11项。同时,加快房地产开发。目前已完成五指山市水岸别墅住宅小区,候鸟公寓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在建的项目有翡翠花园、避暑山庄、天元花园、五指山居、澜湖岸边、翡翠谷、水晶国际佳苑等。此外,加快新型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城市东扩战略,打造“一区两路三个组团”。2007年7月1日已启动翡翠新区建设,计划把占地约2000亩的翡翠新区打造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集居住、商业、教育、休闲娱乐及市行政办公中心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今后五年,五指山市将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把五指山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热带山地花园城市和海南中部的文化教育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康体养生福地(即“一市三地”)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一区两路三个组团”,规划建设新型城市。认真实施旅游立市、发展富市、和谐兴市、文化强市、投资拉动和城市东扩战略,抓机遇、打基础、建支柱、创品牌、争效益,努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